
也算是巧合,在电影院已经买好了《妖猫传》的票,但因现场突发状况无法放映,于是就改看差不多时间段的《芳华》,欣赏完冯导的电影后感触颇多,印象很深。对于这样一部难能可贵的作品,看过之后想说点儿什么,却发现又不知该从何说起。对于大银幕上这群鲜活的人,无论怎样的言语形容似乎都显得苍白无力。
电影《芳华》根据严歌苓同名小说改编,讲述了一个充满理想和激情的年代的故事。部队文工团工作的“活雷锋”刘峰由于一次“触摸事件”被集体抛弃,从农村来的何小萍,因“不良习气”屡次遭到文工团女兵的歧视与排斥,萧穗子默默暗恋着文工团小号手。三人因命运巧合重逢在硝烟弥漫的战场,昔日文工团的战友林丁丁、郝淑雯、陈灿等人也在时代变革中走上了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
追忆那一代人的青春是电影的主旋律。影片没有刻意地去批判某些人、某些事,不去放大,也不刻意去隐藏。影片中很多场景、事件的经过都呈现出一个“痛”字,让人揪心、痛心。回头看来,“痛”只是客观存在于那段岁月里的东西,必不可少,是那段生活中一部分的组成。苦痛不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被掩盖,欢乐也不会因为苦难的存在而被埋没。尽管条件艰苦,文工团的生活却被拍得很是甜美,排练的时候那么严谨,姑娘们舞动的身姿曼妙,小伙子脸上带着质朴的朝气,他们的情感虽充满隐忍,却纯粹美好,那样的生活多么令人身心向往,也让观众和电影贴得更近了。
?影片中后段,正是主人公的坚强和善良,让旁观者的我们对于他们的命运感到揪心。他们本人可能并没有察觉到逆来顺受的生活的不幸,可他们越是知足我们却越心疼。或许时间让他们麻木了疼痛,只剩下对芳华的追忆。追忆不是因为甜蜜或疼痛,而是因为曾活得那么轰轰烈烈。
我留意到很多观众在放映期间湿润的眼眶,影片确实有很多场景和片段直击心灵脆弱的那部分,这正是那一代人所追求的芳华感染着我们。生活于当下的我们,更应鼓起勇气,坚持信念,去追求自己那一段不一样的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