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来,我一连看了两场《红海行动》。对于这部比《湄公河行动》更真实,比《战狼2》更血腥的电影,我不得不由衷感叹,中国电影在弘扬主旋律方面比拍喜剧、动画都要精湛的多。
《红海行动》根据2015年3月的"也门撤侨"真实事件改编,电影情节总结一句话就是讲述了“八名蛟龙突击队队员奉命勇闯敌方阵营执行撤侨任务的故事”。和《战狼2》的个人英雄主义以及强势植入的红旗飘飘不同,《红海》主要讲的是战友之间的团队作战,没有表现个人英雄主义,也没有煽动观众情绪的贸然英勇,在片中你能看到战术和情感上的完美配合,对队友的充分信任,对自己肩负责任的全面担当,描绘的是一种更理智、更真实的爱国情感,展现了高素质、超能力的中国海军部队。
影片总共两个多小时,高潮部分差不多就持续了两个小时,目不暇接的海陆空切换作战,没有浪费一分钟去讲儿女私情。战场中血腥的镜头拍的细致生动,这让我对中国传统影片大有改观,毕竟,真正的战争本就是残酷的,任何试图粉饰太平的举动都会显得不够真诚。
《红海》从紧张刺激的海盗追击战开始,全部焦点都集中在了罗星这个神狙击手身上。作为优秀军人的代表,他技法超群,自信、勇敢且激进。但就是这样一个接近于完美的英雄人物,在追缉海盗成功之后反被前来围攻的海盗射中,伤及脊椎神经,成为了本片中第一个“倒下”的人。我想影片序幕的用意,也许是为了正确的定义“英雄”——所谓英雄,并没有主角光环庇佑,他们也会受伤、会牺牲、会冲动、会退缩,但他们还是选择了一往无前,就像影片最后8名蛟龙战士,两名牺牲,两名伤残,剩下的四名与军舰上的其他海军士兵一起用庄重肃穆的海军仪式送别这些烈士,他们再训练有素,再英勇无畏,还是抵挡不了残酷战场上冷血无情的枪林弹雨。比起战士牺牲的悲伤,影片中舰长的一句话更让我感触:“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在国家的利益之上,他们的生命渺小又伟大,平凡又豪壮。从这部片子里,我看到了有着真实“人性”的、有着完美团队作战意识的“中国式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