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之城”.白夜行记

发布时间:2018-12-19 撰稿人: 曹聪竞

恍恍惚惚间二十来年,走过一些地方,却没有写过一篇真正意义上的游记,因为我的思绪总是断断续续的,连不成线。这次趁着记忆还是热的,我把一小段的美好与狼狈统统截取下来,捏成一撮佐料,来为老时回忆录上熬着的“汤水”加点营养成分。

一直以来,我对《天空之城》纯音乐或者是民谣都蛮有好感,铺面而来的洒脱气息,加上那天连绵小雨和湿冷空气,心情被抚慰的异常平静,七窍五感恰如其分得就定格在了那一天。

11月15日,桐庐,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宜居之城,正如它的金字招牌——《富春山居图》所描绘的毓秀之地那般,它领着我们以山路十八弯的特色待客方式,把我们迎进了它的一处钟灵小窝-天空之城·民俗。

一睹它面容的是在我们陆续下车之后,几个素朴的简笔字,“嚯,天空之城”,无数关于这个词的联想浮现脑海。如那部由宫崎骏执导,充满着童年回忆的动画电影。如那首李志创作,吟唱着淡淡忧伤的民谣。

半山腰上江南乡村的美好模样,倒是显眼又静谧,绿林、红杉、清风、细水、篱笆、村庄、民宿,一丝人情味若有若无的发散飘来,说实话,我对它印象不错,就冲这股意蕴,无数人心中“向往的生活”莫不过如此,我想其他同伴对它也有颇高的评价吧。

“曹,你跟石老师一间”,脑海中正回荡着这句话,身后就传来一句,“喏喏喏,前面那个颜色最显眼的橙色Boy就是”,就这样,一老一少黄金搭档恰到好处地组队入了榻间。

“小曹…”,“石老师…”对,你能想象到的开场白就这么开始了,第一次见面的生疏并没有拉开我俩的距离,交流地十分自然,出于初次见面的礼貌和尊重,俩人你一言我一句从彼此间获悉了对方的基本情况。我有一种直觉,石老师是个爱热闹的人,后续果不其然验证了我的想法。

转眼石老师与“隔壁友人”搭上了话,我忍不住好奇,兜兜转转间把一二三层就逛了个遍,得出一个结论:设计者大概是闲云野鹤派系,大量的白色和原木色搭接,空灵的意境别有一番呼之欲出的味道。

惬意的在各层上上下下游走,期间碰到几组同游搭档,双眼对视打了个照面,流光转眼一飞梭,不知不觉就到了通讯员座谈的现场,在王哲哥的招呼下,内刊优秀作品分享会如期而至。

当每位优秀通讯员如火如荼的阐述着自己对文学作品、通讯作品、工作研讨等写作见解时,我尽可能的捕捉每个人的表情,亢奋、轻松、紧张、镇定自若、神采奕奕等等各种神态映入我的眼帘,当时我就在想:不知有没有人注意到天色已暗。每当身心的需求催生成焦急的心态让我有些坐立难安时,嘿,总有那么一位前辈抛出一段幽默匣子,和谐的气氛拉近着彼此的心墙,暖烘烘的,这滋味煞是耐人寻味。犹记得其中珊珊姐对《四季》见闻自抒式的“表白”,一个人只有留心生活,愿意把人生中诸多小情趣和快乐传递给周围人,他才会更热爱生活。这番见解让我由衷地敬佩她。

夜幕降临后,天空之城一片灯火通明,小资咖啡厅与茶吧到处挂着各种精致盆栽,玲琅满目的酒器和书香令人流连忘返,充盈着清新的生命力,在这种慢生活的空间里,心灵彻头彻尾来了一场放空。生活的烦恼啊,统统抛到九霄云外去吧!飞扬的歌声把黑夜染成了白昼,所有人肆意的畅所欲言,尽兴其中,厚厚的保护壳就像剥洋葱般一层层的脱落,好不畅快。

   我们既然曾经拥有
我的爱就不想停顿
每个梦里都有你的梦
共同期待一个永恒的春天

春天…

因为秉性相近,我们聚在了一起,白夜行,既有温情又有感动,不羡鸳鸯不羡仙,人生又能有几何。

这时,几片记忆跌跌撞撞的闯了进来,似要复苏的迹象,令人目不暇接地交错,很快汇成一流,将我淹没…

Ps:(哦,那天晚上,有几个夜猫子在深夜里意犹未尽,鬼哭狼嚎却不停歇,引的我一阵失眠……)